在立陶宛防長竭力祈求美國“垂憐”之際,立陶宛政府可謂是焦頭爛額。因美國製裁“白俄羅斯鉀肥”引發的爭議,上周,立陶宛外交部長、交通部長雙雙決定辭職。 當地時間12月13日晚,立陶宛總理希莫尼特(Ingrida 堩monyt䗯奏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台(LRT)采訪時稱,有關是否同意兩名部長辭職的決定將於14日晚公布。她還表示,對於她領導的政府來說,現在有太多問題積壓在一起,而“在受到更多批評的情況下,政府很難承擔政治責任”。 希莫尼特告訴記者,“可以很直接的說”,她不排除政府全部辭職的可能性。  
立陶宛總理希莫尼特接受LRT采訪,視頻截圖 據LRT報道,希莫尼特是在13日晚接受《今日總理》節目采訪時發表的上述言論。 12月8日,美國對白俄羅斯大型國有企業“白俄羅斯鉀肥”(Belaruskali)的製裁正式生效,但引發立陶宛國有鐵路公司(LTG)抗議。路透社稱,該公司每年能從與“白俄羅斯鉀肥”的合作中獲利6000萬歐元。 立陶宛國有鐵路公司表示,與“白俄羅斯鉀肥”的合同2023年底才到期,擅自違約將麵臨數億歐元的罰款;他們此前已經向立陶宛交通部和外交部通報了相關情況,包括與“白俄羅斯鉀肥”公司的預付款協議。 消息一出,立陶宛政府陷入尷尬境地,執政聯盟被批言行不一,麵臨國內輿論及在野黨極大壓力。重壓之下,立陶宛外交部長蘭茨貝爾吉斯和交通部長馬裏烏斯於9日雙雙宣布辭職。 在采訪中,希莫尼特稱她還沒有決定是否接受二人辭職申請,計劃於當地時間14日晚公布結果。 隨後,希莫尼特公布了一個“重磅消息”。當被問及是否不排除整個政府辭職的可能性時,她直言:“我不排除這種可能性。我可以很直接地這麽說。” 
LRT報道截圖:總理不排除政府總辭可能性 希莫尼特告訴采訪者,這是她在評估現有情況以及自身維護國家長期利益的能力後,做出的可能方案。她進一步解釋道:“在受到更多批評的情況下,(政府)很難承擔政治責任。” 至於“白俄羅斯鉀肥”製裁為何會引發如此大爭議,她透露,立陶宛國有鐵路公司與“白俄羅斯鉀肥”公司的協議沒有經過國家安全委員會評估。“然後問題就來了,為什麽這個協議沒有出現在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桌子上。如果出現過,就不會發生你現在說的這種事。” 說到這裏,希莫尼特停不下來了,滔滔不絕地抱怨她的政府現在遇到的困境,從“白俄羅斯鉀肥”、白俄邊境爭端,到與中國在涉台問題上的矛盾…… 她堅稱自己不需要借口辭職,但同時表示,在她看來,“似乎有很多事情同時積壓在一起”。 “如果民眾對政府行為有很多疑問,且政府無法回答這些疑問,那就應該結束對於這個政府的授權,然後另一個政府延續它的工作。”在采訪中,希莫尼特這麽說道。 值得一提的是,立陶宛為半總統製、議會製國家。總統由公民直接投票選舉產生,可提名總理人選。議會是國家最高立法機關,批準或否決總統提名的總理人選;任命和解除國家領導人的職務。 2020年10月新一屆議會選舉中,祖國聯盟—立陶宛基督教民主黨(簡稱“祖基黨”)等6個黨派進入議會。12月,祖基黨、自由運動黨和自由黨聯合組成新一屆執政聯盟。 
立陶宛外交部長蘭茨貝爾吉斯和交通部長馬裏烏斯 然而,執政僅一年的執政聯盟,現在可謂是焦頭爛額,不知所措。 一方麵是持續不休的“舊愁”:與白俄邊境移民爭端、操弄反華議題反致經濟受困。立陶宛在美西方鼓動下,走上了反華一線。在中方宣布兩國外交降級之後,立陶宛外交部副部長近期透露,中國已要求跨國公司二選一:與立陶宛企業切斷聯係,否則將被排除在中國市場之外。 另一方麵是亟待解決的“新愁”。除動蕩不安的國內政局外,立陶宛還在為邊境安全擔心不已。 近期,俄烏局勢緊張,俄軍重兵集結於烏克蘭邊境地區。在此情況下,立陶宛總統同12月9日美國總統拜登通話,邀請美國在該國部署永久性部隊。美軍今年8月起在立陶宛參與駐軍,但目前屬於輪流性質。 為讓美方同意駐軍的請求,立陶宛防長阿努紹斯卡斯13日抵達華盛頓特區開始訪美行程。在與美防長的會談中,阿努紹斯卡斯“使足了力氣”,再三強調美國的支持對於立陶宛來說“意義重大”,並極力讚揚美軍對於維護歐洲安全的作用,稱之為“歐洲大陸的主要安全保障”。 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 |